
溫和的風吹過綠色草木,搖曳的與紅磚瓦屋房成為夏季柔和風景。
屋內,傳來叩叩叩的聲音,像是有人拿著錘子敲打著什麼。
走近一看,一位戴著眼鏡的女孩,穿著大地色的衣服,坐在工作檯前,對著眼前的木頭雕刻雛形。

她是林芝萱,一位木雕藝術家,因為內心不安分的靈魂,因此選擇遠赴西班牙旅行,行走朝聖之路,甚至,在那邊完成學業。
去年回台短暫休息後,內心渴望冒險的心尚未平息,今年準備再去攻讀碩士。
此時,她拿著手上的工具,低頭專注的一刀一刀,細細的刻著作品的細節部分,問她,這麼多藝術媒材,為何選擇木頭?
「一見鐘情吧!」她說。對跟勃肯一樣,一眼命定。
一眼命定,再也離不開
與勃肯的緣分,是從大二開始。那是她成為藝術家後,第一次賣出作品,對於這筆意義非凡的報酬,林芝萱用它買了人生的第一雙勃肯,之
後陪他走出海外與日後藝術生涯的勃肯,再也離不開。
「因為太舒服了啊!包鞋款式太適合當工作鞋了。」
說起為何喜歡勃肯,林芝萱眼睛發亮的說。透氣、好穿好走,牛皮的硬度又能保護腳,讓她工作時不擔心被工具傷到,而逐年累積的痕跡,
散發出的復古氛圍,讓一向喜歡老物件的她更加鍾愛。

融入作品,走訪世界,勃肯成為她的識別標誌
此時,木屑與小木塊隨著林芝萱手邊的鑿刻動作飛落,有些掉落在腳邊,有些則輕輕地砸到穿著勃肯Boston的腳上。她對勃肯的喜愛,更
延伸到作品裡面。
「我的作品,經常都是由小人物構成場景,也會把日常穿搭藏在裡面。」
細細觀察,果然,其中幾個小人物裡,就穿著勃肯鞋,這種可愛的小趣味,是欣賞林芝萱作品時的驚喜。
除了工作之外,勃肯也陪著她旅遊世界,甚至到大家看到她時都會說:
「那個穿勃肯的亞洲妹妹來了」勃肯與木雕,彷彿成為她的識別標誌。

因維修而起的奇妙緣份
旅行,對林芝萱來說,是一場蛻變。不只開拓眼界與歷練,更讓生性害羞的她,變得勇於搭話,也就開啟她與台灣勃肯總店老闆有趣緣份。
那是個平常日,她在台北街頭走著走著,看著腳上擁有許多痕跡的勃肯,該是維修的時候了。
順著google map,佇立在眼前的不是熟悉的勃肯門市,而是沒有招牌看起來像車庫的地方,她敲門走進詢問後,才知道這裡是台北辦公
室。老闆熱情的招呼並請協助送修鞋子,這樣趣味插曲,在旅遊回來後,時常出現在生活中。
這些眼界與心境上的改變,直接影響她的作品風格,不僅是人物設計、在穿搭配色與肢體動作等等,都產生極大的不同。若說,以前的作品
像童話故事中會出現的人物,現在則性格特質更加立體鮮明,就像你我在現實生活中會遇到的角色,活靈活現地呈現在眼前,更增添了神秘
且有深度的色彩。

勃肯與木雕,都是時光的見證者
創作就是一場不斷與自我對話的過程,尤其選擇以木頭為媒材,是非常有挑戰性的。每種木頭都有自己的特色,無論是木質特性、纖維粗
細、木紋色澤等等,都代表著這些木頭所經過的時光,成長的歲月,很大一部分會影響到作品初始構思,「甚至可以說是作品本身就在木頭
裡面,我只是扮演挖掘並雕刻出來的角色而已。」林芝萱說。
每一件木雕作品,都是她經過無數個日夜,不斷傾聽思索每塊木頭想述說的故事,想呈現的靈魂。

人總說,創作是孤獨的,但林芝萱並不。她腳上的勃肯陪她度過創作年日,陪她走過世界風景,都一一刻在鞋面上,這些陳舊的痕跡,如同
木頭的木紋,都是時光的見證者,是她最喜歡的「時間」。
